别名:粉仔菜、灰条莱、灰灰菜、灰藋、白藜。
来源:为藜科藜属植物藜 Chenopodium albumL.,以全草食用或入药。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20厘米。茎直立粗壮,有棱和绿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多分枝;枝上升或开展。单叶互生,有长叶柄;叶片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锯齿,下面灰绿色,被粉粒。秋季开黄绿色小花,花两性,数个集成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被5片,卵状椭圆形,边缘膜质;雄蕊5个;柱头两裂。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果皮薄和种子紧贴。种子双凸镜形,光亮。
生境分布:生于田间、路边、旷野宅旁等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季采,切段晒干用或鲜用。
人食灰菜中毒,多因食灰菜后暴露于日光下工作或玩耍而发病,急性皮炎都发生在暴露部位,而其他处皮肤及黏膜皆无变化。
性味功能:甘,平。有小毒。清热利湿,止痒透疹。
主要用法: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用量50~100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捣烂蒸热用布包,外用滚胸背手足心,以透疹。幼苗饲牲畜,亦可做野菜食用。种子可榨油。
注意:服用本品后,在强烈日光下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炎。
灰菜又名灰条菜、白藜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藜科植物藜、小藜、灰绿藜的幼苗及嫩茎叶。生于田野、荒地、草原、路边及住宅附近,全国各地普遍生长。每年4~6月采收幼苗或嫩茎叶食用。采集嫩茎叶,入沸水锅焯过洗去苦味,可制成多种菜肴。
营养分析:
灰菜嫩茎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c,还含有挥发油,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谷甾醇等;特别是其中极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尤其适合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患者。
食疗作用:
灰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泻火、通便、解毒利湿、止痒透疹的功效;
主治风热感冒、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
做法指导:
炒前将灰菜在沸水中汆一下。
灰灰菜烫熟后用漏勺捞出后投入凉水盆中降温,少倾,用双手捞起将多余水分挤压掉,再用刀切成小段,将蒜瓣捣碎,放入少许辣椒粉,将清油烧开后直接浇在上面,加入盐、醋、酱油和味精,搅拌均匀,盛于盘中即告完成,就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野菜,清鲜爽口,香麻微辣。此法用沸水氽菜时间不宜过长,尔后要立即用冷开水泡一下,以免菜叶发黄。还可以洗净后直接下入汤面锅里,味道清香自然;也可切成小段加花生油、香油、盐和味精少许,清炒后,当作凉面拌菜,味道色泽都不错。为便于储存和长久食用还将新鲜的灰灰菜苗从地里挖回后,挂上铁丝或凉晒在竹席上,晒干后储存起来,这也是大多数肥嫩类野菜的通常做法。灰灰菜是含有卟啉类物质的光感性植物,过多服食或接触,并受数小时日晒后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这样就会皮肤红肿、发亮,混身刺痛、刺痒,所以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后或接触后应避免强烈日光暴晒。由此可见,笔者故乡的人民向来传言灰灰菜有毒而不能吃,虽然言之有过,但也并非无事生非。
营养成份:100g嫩茎叶含蛋白质3.5g,碳水化合物6g,磷70mg,胡萝卜素6.35mg,维生素C69mg,另含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热量193.46千焦耳。
药理功效: 味甘、平,清热利尿,止痒、透疹,可治疗痢疾、腹泻。
食用方法:清水漂洗后凉拌、热炒、做汤均可。
灰灰菜,古称藜,是我们祖先最早认识和食用的野菜之一。《诗经》中说:“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其中的“莱”就是藜。孔子被困陈蔡,“藜羹不糁”,吃的是藜菜,连点米粒也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爱喝粥,其中有一款就是藜粥。
把灰灰菜放在沸水里烫了烫,沥干,用清水泡了一会儿,再加姜末蒜蓉清炒。清炒的灰灰菜,回味有点像苋菜,但口感比一炒就成了菜泥的苋菜,更有嚼劲。那股鲜嫩和清甜,有点像豌豆尖,但比豌豆尖的鲜味浓稠些,也更柔嫩。灰灰菜里,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鲜味儿。
原料:
灰灰菜300克。
调料:
红油、姜、大蒜、葱、盐、味精、酱油、醋、香油、花椒粉等适量。
刀工成型:
灰灰菜洗净,姜切成姜末,大蒜舂成茸泥,葱切成葱花。
烹调方法:
拌。洗净的灰灰菜入沸水中氽一下,放入冷开水中晾置,然后滤去水分放于盘中。取一小碗盛姜末、葱花、蒜泥、味精、酱油、花椒粉、醋、盐调匀淋于盘内菜上,再浇红油、香油拌匀即成。
风味特色:
清鲜爽口,香麻微辣。
技术要领:
用沸水氽菜时间不宜过长,尔后要立即用冷开水泡一下,以免菜叶发黄。调制的味感要体现鲜、辣、麻、酸、咸,但红油不宜过多。
演变:
此菜可用糊辣椒加盐、蒜泥、葱花、味精、酱油、醋直接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