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真的很疼,我不想“坚强一点”



02

由此及彼,我便发现了这个姐姐跟女儿身上的同一个问题:

有时候太懂事,超出了她们年纪应有的得体,也超出了不属于她们这个年纪的讨好。

这个姐姐的例子,我一眼便能看到问题的要害:

在有了弟弟的竞争之下,她想要找准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得到爸爸妈妈的注意,那么就只能在弟弟做不到的方面比弟弟做得更好,显然,妈妈已经格外表示出欣赏她“不娇气”这个品质,她只有比弟弟坚强、懂事、宽容,妈妈才会看到她,夸奖她。

但是女儿的问题我反思了良久,彼时,她一直是家里的独女,没有竞争对手啊,但我立马也明白了,虽然她没有竞争对手,但是让妈妈喜欢、被大人肯定的心,哪个孩子不是一样的?

又分什么一胎?两胎?

摔倒了,被小朋友打了、搭不好积木了,每当孩子遇到我们眼中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的时候,我们都会下意识地说:

“没事儿,多大点事儿?”

“不哭,这有什么好哭的?”

如果孩子依然不买账,我们就开始鼓励:

“好了,好了,我们宝贝最坚强了!你是男子汉啊,男儿有泪不轻弹的!”

看上去我们陪在了宝宝身边安慰他、鼓励他,实际上,我们完全否定和忽略了宝宝的情绪,我们站在了他的对立面,潜台词在强调,你不疼,你不该疼,你不该哭。

他们哭就是因为他们“有事”:摔倒了会疼、被打了会委屈、搭不上积木会沮丧。

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没事的/不要哭”,会让宝宝感觉更加糟糕。

如果大人最后没了耐心,甚至转为了发脾气:“哭哭哭,就知道哭,屁大点儿的也值得哭鼻子!”

那么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默认这种既定事实,然后调整自己适应这种新的、与本能相反的生存模式:

妈妈不喜欢动不动就哭的宝宝,摔倒也不哭妈妈会开心;

妈妈也不喜欢不分享的孩子,我把我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妈妈会夸我。

为了完成妈妈们的期待,孩子们就要压制自己的情绪,尽管有时候确实有点儿疼,尽管有时候,真的不想分享。

一不小心“破功”了,反而要麻溜儿爬起来解释:我不疼……我给小朋友玩…我就是再拿一下下再给他….

我们鼓励孩子变坚强、变大方的初衷,不知不觉就走偏了,变成了一种只看目的、不顾过程的残忍。

妈妈,我真的很疼,我不想“坚强一点”

手机用户点击浏览器底部 或右上角等按钮,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订阅「故事36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无需密码 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