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个关于速算的节目。不可思议的速算是很让人震惊的。可震惊之余仔细想想,万物都有其度,都有其容量。运动员平均寿命低于常人,过量运动是不健康的。人的大脑也是如此,如此“超频”运算是否会损伤大脑,让大脑“过劳”呢?这种速算能力又能保持多少年呢?这种速算又有多少用途呢?计算器不是轻而易举的解决吗,带着这个问题我查到了以下文章,尤其赞成其“如果我们只强调用纸笔的基础训练,忽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也许会和清末时代主张用“武术功夫”抵挡“洋枪洋炮”,那样最终必然失败,这一点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故事365站长)
————————————————————————————————
为什么在小学数学考试中就不能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呢?我谈一谈自己浅显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标志着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要有全面综合素质,对人们的综合素质要求越高,越要求人有较高的数学知识与综合的能力,因此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高效、理解、反对死记硬背,减少甚至避免繁复的计算与不必要的熟练性的要求,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所以我认为把新的科学技术与手段应用课堂教学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因此计算器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是在素质教育中“减负”的重要手段。可是有部分老师不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计算器,怕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已看不到用纸笔来计算,都是用各种计算器(包括电子秤)或口算、估算。据资料介绍,国际上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已普遍使用计算器,另外国际数学教师委员会,曾多次强调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美国的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适当地和一贯地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在中小学数学计算题中,只是一个按固定的算理求得结果的定式过程,无须太多思维力的参与,对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中基本运算只不过四种:加、减、乘、除,而且这四种运算的各自算理又是固定不变的,但却因为数字的编排变化的无穷使这四种运算成了繁琐的巨大工程,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占据着学生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阻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飞速发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的高耗低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如果把计算器这一简单、易学又精确的计算仪器应用到教学中来,用它来代替学生进行计算,把学生从复杂凡重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思维训练上来,这不是一举两得吗。计算器的应用除了可以节省时间外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检验笔算、口算、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帮助学生研究探索问题;同时它也代替了繁复的纸笔计算,使学生能把精力集中到理解数学、探讨数学和应用数学上去,这对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是很有效的,新编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将使用计算器列入教材。
但是,也有教师认为:学生用计算器习惯了,计算能力会下降,他们习惯依赖计算器。那么计算器的使用会影响计算能力吗?一提起这个问题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会有“小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将影响计算能力,影响了对计算中算理的理解,敝多利少,不宜使用的看法。但具资料介绍,国内外做了很多相关问题的实验,结果告诉人们担心是多余的。关于计算器进入课堂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在第八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我国数学教育与国外最明显的差距是“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为此我国当今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颇有感慨的说:如果我们只强调用纸笔的基础训练,忽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也许会和清末时代主张用“武术功夫”抵挡“洋枪洋炮”,那样最终必然失败,这一点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
使用计算器能否影响小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般不提倡使用计算器,因为这期间学生的数学认识刚刚开始,他们从1,2,3……自然开始识数,从十以内加、减法开始接触数的计算,这个过程只能靠直观手段接受信息、贮存信息,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使学生形成计算能力。到了三年级以后,学生以从逐一计数发展到按群计数,对数位、计数法则有清楚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能力也已基本形成。就是对其运算法则也基本上形成逻辑式的法则系统。如,学生从三位数乘(除)法的法则拓伸为多位数乘(除)法法则,这是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规律的一种突变,跳跃式的直觉思维,也正是如此,如果还是一种僵化、教条式的用纸笔把课后计算题一道道地算来算去,以达到熟练掌握法则的目的,最终必然导致学生有了知识而欠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那些数字计算较繁而教学主要目的并非学会计算的题目运用计算器给出结果,把节余的时间用在对算理的理解上,用在其他知识的学习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应用题、面积、体积的计算、统计分析都是计算器大有用武之地的。
我还看见有位教师这样说:“完全应该让学生用计算器,我们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很高很高了,但是,有什么用?英国的教育大臣的心算能力不如我国小学3年级。可是他可以做教育部长。生活中都是有计算机的。我国小学数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花大量时间去做对一生、对社会都没有太大作用的计算去了,而忽略了如操作、问题解决、数学思想、发现问题、创新实际等等这些比计算重要得多的事。所以,我国学生的思路怎么能是开放的呢?诺贝尔奖又怎么能花落我国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在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主案(试验稿)中对学生使用计算器非常重视,提出“新课程对于具体运算技能的要求,采取了以下基本方针: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引进计算器和算法多样化”的要求,认为计算器的引进是历史的必然,一方面新教材实验从三年级开始引入,并指出从计算的角度看对四则运算使用计算器可减少时间,提高计算速度,增进学生计算积极性;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讨数的运算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会猜想,学会发现,比如“回数猜想”,有趣的111×111=12321等等, 在该教材中三年级安排“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运用计算器探讨数的运算规律”,四年级安排“运用计算器探讨数的运算规律(包括数的整除)”,从中完全可看出实验教材中的计算器不仅是用其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来说明算理。
综上所述,小学生能否使用计算器,怎样使用计算器培养其计算能力,在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今天,已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逐步被人们接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广大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