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类与狗
下午和爸爸一起去打羽毛球。 我看到羽毛球是由一根根漂亮的羽毛组成的。我就想,这些漂亮的羽毛可能都是从鸟身上拨下来的,一只小鸟只能拔下几根羽毛,如果拔得多了,就会露出小屁股,到了冬天该多冷啊!如果再让别的小鸟看见了,她一定会很害羞的。 我和爸爸打了四十分钟羽毛球,爸爸夸我进步很大。 --摘自桐桐日记〈打羽毛球〉 “在东周时期,贵族们喜欢驾马驱车去狩猎,狗则是必不可少的伙伴。这个车马坑的主人是东周25位天子中的一个,他生前最爱狩猎游玩。发掘时人们发现,这个车马坑中有7只狗,其中6 只出现在最北面的马车车轮下。专家们分析,这些狗是被绑缚在车上活埋的。填土时,惊恐万状的小狗们纷纷躲藏在车轮下,结果当车兜压塌后,那6只小狗也都被压死在车兜里。而只有一只小狗的位置十分奇特,它出现在马坑的半中腰,伴随它的是一块卵石。也就是说,这只小狗当时挣脱了绳索向坑外爬,就在距离逃生仅一步之遥时,被人发现了,一块卵石击中头部,中断了小狗的逃生,也结束了它的生命。厚厚的黄土掩埋了这一切,托举着这个小生命悬停在马坑的边缘。 “这些小狗在那时候虽然不是宠物,而是主人的狩猎犬,曾伴随在主人的车前马后,叱咤风云,扬威猎场,它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到最后却成了殉葬品?也许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让心爱的猎犬为自己殉葬,就是给爱犬最高的荣誉。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它被驯化的年代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先民生活区中,曾发现为数众多的狗的骨殖。此外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壶上,也发现了4只家犬的形象,而且都描绘得生动可爱。这都说明,当时人与狗之间的关系相当明确,狗已经成为人类的亲密伙伴。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已不断有关于狗的发现。例如在距今 7000至65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现有狗的骨架;在河北省武安县距今7000年前的磁山遗址,发现有狗头骨的前半部和下颌骨,从其构造上来看,应该属于驯养成熟的狗,与它的祖先——狼相比,差异甚大。 “在中国吉林榆树县周家油坊等地层中,即旧石器时代的更新世晚期,约在公元前万~公元前1万年,发现了大量哺乳类化石,除人类的化石之外,出现了家狗的头骨半化石。虽然有人认为它属于更新世动物化石,但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它们是全新世或现代动物的遗骸。这类旧石器时代的家狗遗骸,可以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居民已开始将狗家化。也就是说,东北家狗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以前。中国东北的原初人类是蒙古通古斯族,因此有理由认为,东胡、戎、狄、肃慎的先民,首先驯养了狗,其中狗戎就是有名的养狗氏族。
“由此可见,东北和蒙古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早、中期的家狗驯化的中心。除此之外,在河南安阳、河北磁山、陕西西安半坡、山东大汶口、江苏常州等地均发掘到全新世后期家狗的骨骼化石,由此可以肯定,中国是家化狗的中心之一。 “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的考古资料也表明,狗很早就与人类文明相伴而行了。伊拉克贾尔木早期的村庄,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6500年的遗址中发现有狗的骨骼;土耳其凯奥努遗址的狗,被测定为公元前7000年;大约与此同时,欧洲也有了家狗,在丹麦中石器时代的马格勒莫斯文化层中有狗的发现;公元前 7500年英国约克郡的斯塔尔加尔中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了狗。此外曾有人公布过,在美国爱荷达地方的洞穴中,曾发现公元前9500至公元前8400年狗的骨骼,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有争议,尚难定论。 “从考古来看,狗的遗骸,早在公元前七八千年以前的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以及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发现。在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河南舞阳贾湖、甘肃秦安大地湾、湖南澧县梦溪,及稍后的仰韶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文化时期饲养已相当普遍。 “公元前13世纪甲骨文对六畜作了记载,在甲骨文文中,就有五十羊五十犬的文字记录。从人类发展史的总体情况看,养狗的习俗可能渊源甚早,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中,作为狩猎的最佳助手,狗已开始步入被驯养的行列,故狗应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动物之一,而养狗习俗也应当是畜牧业中发生最早的生产习俗之一。 “中国的家狗遗骨,迄今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山西、湖南、湖北、辽宁、内蒙古、安徽、江苏、上海、福建、台湾等省份内的2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有发现,遗骨的年代最早可达距今7000——8000年,如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均发现了家狗骨骼。这种现象表明,在中国整个新石器时代中,养狗的习俗在南、北方地区都是十分风行的。 “有关夏朝养狗的习俗,目前在文献记述和考古发掘中可资验证的材料都不太多,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曾发现有陶塑家狗的实物和殉狗的墓例,说明夏代也是存在养狗习俗的。从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均十分盛行养狗的情况分析,夏代的养狗习俗也应该是较为流行的。
“商朝的养狗习俗,在考古材料中表现得尤为鲜明,以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址,均发现有大量的家犬骨骼。在商代的墓葬,尤其是晚期墓葬中,用狗作殉兽的习俗十分流行,殷墟历年来发掘的殷代墓葬,不管是贵族或平民墓,多半见有在棺底或棺面上下殉葬家狗的现象,江苏铜山丘湾发掘的社祭遗存中也发现用较多的狗来祭祀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商代养狗习俗的风行,是与日常生活之需,如食用和利用家狗作防卫和殉葬、祭祀之风密切相关的。甲骨文中也有不少用狗作祭牲的记录.如‘其宁风,三羊,三犬,三豕’;‘……贞,尞于东五犬五羊五豕’;‘丁巳卜,又尞于父丁百犬百豕卯百牛’。这表明家狗在商朝人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物质和精神利用价值。 “西周狗与人相当亲密. 在考古发掘中,陕西长安镐京、大原、张家坡、普渡村,湖北均县朱家台等遗址均发现有家狗遗骨,陕西一带发现的西周墓葬,也大多见有用狗殉葬的现象,说明当时狗与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 “春秋《周礼•秋官》设有犬人掌犬性,相犬,牵犬者,属于犬人所管。祭祠共犬牲,而必用六畜中的犬作牺牲祭祀品。春秋时期的大力士朱亥,战国时期的荆轲挚友高渐离,都是屠狗卖肉出身的名家,由此说明狗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爸爸正讲得津津有味,桐桐却突然举起手说:“爸爸,你讲的我们听不懂,我们不想听了!” 爸爸愣了一下,忽然明白过来。他不知不觉陷进自己的思维中,没有照顾到这些年纪尚幼的孩子,连连道歉说:“对不起大家,我忘了你们还是小同学,以为自己在给大学生上课呢!” 几个小朋友都哈哈笑起来:“我们是小学生,不是大学生。” 点点狗被吓了一跳,摇着尾巴离开桐桐,卧到了爸爸的脚边。爸爸轻轻抚了抚点点的脖颈和背,说:“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些有意思的你们能听得懂的有关狗的事儿,你们还想听吗?” “想听!”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回答。 爸爸想了想说:“你们知道吗?狗有许多独特的自我防御能力,当狗吃进有毒食物后,能引起呕吐反应而把有毒食物吐出来;在炎热的夏季,狗大张着嘴巴,垂着长长的舌头,靠唾液中水分蒸发来散热;狗在卧下的时候,总是在周围转一转,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危险,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安心的睡觉。 “狗具有领地习性,就是自己占有一定范围,并加以保护,不让其他动物侵入。它们利用肛门腺分泌物使粪便具有特殊气味,趾间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用后肢在地上抓画,作为领地记号。
“狗对于曾经和它有过亲密相处的人,似乎永不会忘记他的声音,同时自己住过的地方也能记得。但也有人认为狗是靠它的感官灵敏性,来识别熟人的声音和认识地方的。狗喜欢嗅闻任何东西。嗅闻领地记号,新的狗、食物、毒物、粪便、尿液等等。狗在外出漫游时,我们常常看到它不断地小便或蹲下大便,把它的粪便布撒路途。而它就是依靠这些‘臭迹标志’行走的。狗喜欢追捕生物。如追捕和杀死小动物。追逐兔、猫、羊等,甚至追咬人类。人利用狗的这种特性,让它驱赶羊群、牛群和保护人类自己。 “狗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它们生病时,会本能地避开人类或者其他狗,躲在阴暗处去康复或死亡,这是一种‘返祖现象’。狗的祖先都是群居生活,狗群中若有生病或受伤的,别的狗会杀死它,以免全受到连累或掉队后受罪。这点要引起狗主人或饲养员注意,应及时请兽医诊治。狗最不喜欢酒精。在兽医院里给狗打针时,在未擦酒精前,表现乖乖的。一旦擦酒精后,狗嗅到了味,毛发马上直立并咆哮不安。狗怕火,因此凡是冒烟的东西,它都不喜欢,比如划火柴、吸烟等。
“狗对陌生人的行为准则是,根据自己视线的高度来判断对手的强弱。陌生人一靠近,从上面下来的压迫感会使它不安,若采用低姿势,它便会接受你。如果比它眼睛看到的高度更低时,会使它更安心。狗的弱点在右边,它会为保护右边而行动。当它在被追得走投无路时,会让自己的右侧靠墙,把左侧面对敌人。这种习性是狗与生俱来的本能。 狗让人家看它的肚子是向对方表示顺从和投降。 “狗的社会中也有一定规则,它们决不攻击倒下露出肚子的对手。狗将肚子朝天躺着睡时表示它很放心或很信任,才会让人看到或是让人摸它的肚子。 狗喜欢人甚于喜欢同类,这不仅是由于人能照顾它,给它吃住。更主要原因是狗跟人为伴,建立了感情。狗对自己的主人有强烈的保护心。有的狗从水中、失火的房子里或车子下救出孩子。狗会帮助它受难或受伤的狗友同伴…… 点点抬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爸爸,好像也在认真地听讲。 爸爸亲热地抚了抚点点的脖子,接着说:“你们知道吗?小狗的颈部、背部最喜欢被人爱抚。我们尽量不要摸头顶,因为这样会让它感觉到压抑和眩晕。此外,狗的屁股和尾巴千万不能摸。如果你抓它的尾巴,它一着急就可能扭头在你的手上咬一口。” “狗尾巴的动作也是它的一种‘语言’。虽然不同类型的狗,其尾巴的形状和大小各异,但是其尾巴的动作却表达了大致相似的意思。一般在兴奋或见到主人高兴时,就会摇头摆尾,尾巴不仅左右摇摆,还会不断旋动;尾巴翘起,表示喜悦;尾巴下垂,意味危险;尾巴不动,显示不安;尾巴夹起,说明害怕;迅速水平地摇动尾巴,象征着友好。狗尾巴的动作还与主人的音调有关。如果主人用亲切的声音对它说‘坏家伙!坏家伙!’它也会摇摆尾巴表示高兴;反之,如果主人用严厉的声音,‘好狗!好狗!’它仍然会夹起尾巴表现出不愉快。这就是说,对于狗来说,人们说话的声音仅是声源,是音响信号,而不是语言。人类的微笑和狗摇尾巴是类似的沟通形式,柯伦博士(Stanley Coren)的《狗的智慧》(The lntelligence of Dogs)中认为,狗只对有生命的物体摇尾巴。柯伦博士说,独自卧在那里的狗,虽然面前有它喜欢的无生物,也不会摇尾巴。狗可能爱吃某种食物,但它不会对着食物摇尾巴,除非另有生物在场。珍•乔琪(Jean Craighead George)在《怎么和你的动物说话》(How to Talk to Your Animals)一书中也有相同的见解。‘狗只对生物摇尾巴,摇尾的作用相当于人类的微笑,只对人、狗、猫、松鼠、甚至老鼠和蝴蝶而生,但不会针对无生物。狗不会对着晚餐或床、车、棍子、甚至肉骨头摇尾。’不过这种说法还有一些争议。对狗科动物颇有研究的学者毕克夫说,这点其实是错的。他曾由另一个房间望见狗对着晚餐摇尾巴,是不是因为狗发现有人在观察自己呢?不太可能。不论如何,狗的尾巴能够传递非常多的讯息,就算狗对生物或无生物都一视同仁地摇尾巴,依然不能改变狗喜欢亲密情感接触的事实,而那也是它们见到我们时摇尾的主要原因,没有人会误解它们的意思。只要看看狗摇着尾巴走向生人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就算不是大部分,至少也有许多人立刻就会开始和狗展开热情洋溢甚至叫人难为情的对话。‘你这个小可爱、小甜心、漂亮的小家伙,看看你多聪明,多棒!来,亲一个。’而这只狗盛情难却,果然遵命。” 爸爸的课讲完了,小伙伴们还想听有关狗狗的更有意思的故事。爸爸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以后有时间再给你们讲吧。” 桐桐说:“下课了。你们不要再耽误我爸爸编故事了。” 田田说:“叔叔,你是怎么编故事的啊?我想长大了和你一样编好多好多故事,给我爷爷奶奶听。” 爸爸笑了笑说:“要想长大编故事,可以啊。但是,如果想当一个优秀的编故事大王,就要从小开始努力学习。养成天天记日记的好习惯。” 齐天玉问:“叔叔,桐桐现在天天写日记吗?” “写,她得每天交一篇日记给我,这是我给她布置的任务。” “啊?!我可不愿意天天写日记。”齐天玉说。 桐桐和小伙伴们一起到院子里玩。田田很羡慕桐桐:“你好厉害,天天都写日记。” 桐桐左右瞧了瞧,神秘地俯在她耳边说:“告诉你吧,如果我不天天交给爸爸一篇日记,他就会打我的屁屁。”
|